包海路-----白沙锦绣艺术院优秀残疾绣师163
包海路:男,纳西族,1994年生于丽江与香格里拉之间的一个纳西小村子。小包出生前一年家里已经喜得一女孩,小包的降临更是给家里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喜悦。家里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手心里的宝贝,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。虽然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在渐渐改变了,但是延续香火和养老送终的观念在农村普遍存在。所以小包从出生开始便被寄予了重任和厚望,取名海路(海即大海,拥有大海的胸怀和包容,路即道路,路路畅通;小包将海路畅通,万事成功,大展宏图)。孩时的小包健康阳光、聪明可爱。 然而,好景不长,小包三岁后整个家庭便被笼罩在了伤心和无助的氛围中。因为小包从三岁开始一天天的变瘸,到了最后站都站不起来了。周边的医生都不知道怎么了,小包的父母非常着急,带着小包四处投医,可是,都没有什么好结果。村里好多老人都说,小包可能是被恶魔缠身了,后来远近的巫师也都帮他驱邪了,还是没有什么好转。可怜天下父母心,小包的父母并没有放弃,而是鼓励和陪伴他练习行走,慢慢地小包单手杵着拐杖可以自己行走了。父母从没放弃对小包的培养,一直接送小包上学,小学毕业后,需要去离家很远的地方念中学并且要求必须住校,因行走不便,生活无法自理,最后小包只能无助的辍学。 在家,小包的父母除鼓励小包自立,自强外,更鼓励小包学习一些将来能够自我谋生的手艺,可是小包的村子实在太小也没有什么适合小包可以学做的事情。但小包非常乐观、勤快、能干,深得左亲右邻的喜欢。 只要不自我放弃,机会始终会有的。两年前玉龙县政协主席到小包家乡调研,了解了小包的情况后,便推荐小包到丽江的白沙锦绣艺术院学习手工刺绣。小包听了白沙锦绣艺术院的情况后欣喜若狂,希望父母能够早点送自己去学习刺绣。终于在2015年3月小包如愿以偿地来到白沙锦绣艺术院学习刺绣,白沙锦绣艺术院的老师们被小包的精神感动,欣然接受了他并给予了他特殊关照。性格开朗,积极向上,能吃苦耐劳,自理能力极强的小包一下子就融入到了艺术院的“锦绣生活”中并学艺有成。 小包在白沙锦绣艺术院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航向,小包说:“在这里我很开心,比在待在家里充实多了,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门技艺。我很开心,我相信自己会更好。我要努力工作,多攒点钱,将来娶个好媳妇......”。经过一年多的专心学习,因其优越的表现,小包被留在白沙锦绣艺术院边学习边工作,空余还练习起了绘画和太极拳,小包的“锦绣人生”在这里开始了。衷心祝愿小包在刺绣上“精艺求精”,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,实现真正的“锦绣人生”,也希望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为小包呐喊助威!
|